什麼?! 50%媽咪產後痔瘡甩不掉,醫師怎麼辦?
產後痔瘡嚴重的媽媽們也先別慌,通常產後三到六個月之間,鬆弛、充血的骨盆腔器官會漸漸復位,脫垂的痔瘡也會跟著改善,
超過六個月後,回得去的都大致回去了,還日夜鬧痔瘡問題時,請交給專業醫師替妳解決。
產後及坐月子期間痔瘡
孕期受痔瘡困擾的媽咪們,好不容易卸了貨、腹壓應該下降了,在坐月子期間,怎麼反而感覺痔瘡疼痛、脫垂越來越嚴重呢?
簡單歸納幾個坐月子期間痔瘡惡化的原因:
• 坐月子期間吃補
在台灣傳統觀念裡,坐月子進補的補品多偏溫熱,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溫暖子宮為目標,在增進血液循環的過程中,也會讓痔瘡組織膨脹的情況加重、或出血狀況加劇,如果補藥中再加上麻油雞酒,那痔瘡出血和膨大的機會便大大倍增,溫補養身的同時,也溫補了痔瘡。
但媽咪們請注意,重點從來不在不該進補。
痔瘡是肛門血管、軟組織的老化膨脹,血管越老化,越容易因為吃一點刺激的飲食而腫脹,所以,如果妳已小心翼翼注意了飲食,痔瘡還是鬧、還是脹,要考慮的不是樣樣規避、樣樣不吃,該認真和醫師一起想個方法除去它,好自由自在地滋補身體、恢復活力。
• 子宮未完全復位
產後膨大的子宮,需要2-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大小和復位。在這之前,膨脹子宮造成的腹壓,還是足以讓肛門、直腸飽受壓力、讓凸出的痔瘡卡住、回不去。
倘若產後痔瘡不痛,只是單純凸出跟稍許異物感,或許可以等待幾個月看看,其中有一半產後媽咪的痔瘡,會隨著生理狀況漸漸恢復正常而消失。簡而言之,若不痛,就值得等待;等待期間,可以多坐浴,或參考孕期痔瘡的保守療法,幫助循環和保養。
• 懷孕後期骨盆血液灌流增加、組織鬆弛,加上生產出力
懷孕期間,骨盆腔血量本來就會比平常時期充盈;而為了使胎兒娩出,身體自然的機制是放鬆骨盆肌肉、軟組織,肛門直腸部也會跟著脫垂、鬆弛,此時若再加上生產出力,便可能使原本存在的痔瘡更加脫出。
這裡要再度提醒媽咪們,別帶著:「如果當初剖腹產,不要用力,痔瘡就不會跑出來了!」的謬誤懊惱!
其實,懷孕十個月當中,痔瘡就在腹壓和血液灌流之下緩緩生成,生產只是臨門一腳。所以,就算妳為了規避痔瘡而選擇剖腹產,也只是把痔瘡脫垂的時間往後延罷了,剖腹產或自然產,並不是造成妳痔瘡大小的關鍵因素。
• 缺乏運動或攝取纖維質減少而造成便祕
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,懷孕末期和產後休養期間,都可能因為荷爾蒙波動、運動不便、運動量減少,或哺乳搶走腸道水份而引起便秘;如果妳是在家自行坐月子,別忘了多多補充纖維質,吃大量蔬菜,更別忘了多喝水。
便祕是直接造成直腸肛門壓力升高的主要原因,也直接使痔瘡加劇。
以下這個篇章也提醒媽咪們,各種食物蔬果的纖維含量,
幫助大家有概念地攝取足量纖維質和養腸道好菌: 避免痔瘡的飲食習慣
倘若坐月子期間讓人困擾的痔瘡問題加劇,坐月子期間,其實是適合手術的好時機。
我們建議產後處理痔瘡的時間,一般是:
-自然產後3-5天,會陰稍退腫時
-剖腹產後14天,不影響剖腹傷口時。
但臨床上,若媽咪真的痔瘡疼痛難耐,自然產隔天就能接受痔瘡手術,效果極佳,且一勞永逸。
就算正值餵母奶期間,靜脈麻醉藥物也能在醒來後順利被人體代謝;
術後藥物方面,會依照您正在哺乳的情況做調整,
您可以安心接受手術、安心服藥,不必擔心藥物進入母乳帶給寶寶的負擔。
所以別糾結了!讓我們來幫妳吧!
文章取自於鍾雲霓醫師:https://www.hemordr.com/tw/about-us01/postpartum/rwd-1-8